【口述北工商】吕来明教授采访实录

编者按:七十年峥嵘岁月,不忘初心。七十年与国同行,砥砺奋进

为庆祝北京工商大学建校七十周年,学校党委宣传部联合传媒与设计学院、离退休工作部和图书馆(校史馆)开展“口述北工商”系列访谈,让我们一起聆听伴随北京工商大学成长的见证者、建设者们讲述过往的流金岁月,让我们一起回首北京工商大学建校70年来拼搏奋斗的艰辛历程,感悟一代代北工商人秉持着“求真 立德 勤奋 创新”的校训精神,用青春、智慧和汗水奠基浇铸起今日北工商辉煌,为开创北工商更加美好的未来带来启迪。

今天为我们讲述北工商的是吕来明教授,他是我校商法研究中心主任、民商法学科负责人。在到校工作的三十多年里,他见证了北京工商大学办学规模、校园环境的发展变迁,也为学校法学学科、法学专业的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探索思考着结合学校特色的法治人才培养。今天,让我们跟随着吕教授的脚步,循着历史长河共同漫步在那段光辉岁月中。

人物简介:吕来明,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教授、商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重点建设学科民商法学科负责人。兼任中国商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互相网+”行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电子商务法研究会副会长。曾任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创办并组织《现代商法论坛》大型学术研讨会,担任《商法研究》书刊主编,国家“五个一工程奖(图书)”获得者,并曾荣获中国法学会优秀论文奖及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等奖项,多次参与国家级法律、法规、规章及司法解释的起草工作。

  

问:您能回忆一下您刚到学校工作时学校的面貌和现在有什么不同么?

吕教授:我是1992年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后来到我们原北京商学院来工作的,当时还叫经济法系。我上研究生期间看过徐学鹿老师的《商法概论》,毕业后我也想做老师,所以就来到了北京商学院。

第一个印象是刚来北京商学院的时候,那时候商学院没有很高的楼,当时综合楼还没盖起来。商学院下面分设了几个系,法律系(原经济法系)原来就在教二楼里面,两三间房子,也比较陈旧。经济法系的老师也比较少,不到二十个人;学生一个年级就一个专业一个班,这个规模是很小的。在那时,我们的办公条件、住宿条件确实还是比较艰苦的,学校的操场、图书馆都还是比较小。

第二个印象是虽然那时环境比较艰苦,办学的规模也比较小,但我们经济法系整个教学团队十分团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原北京商学院法律系部分教师合影)(吕来明教授在北京商学院的工作证

第三个印象是我们当时的法学学科、法学专业具体的发展方向还是个未知数,整个教学团队也在不断探索之中。在1993年的时候,我们法律系召开了一个全国性质的市场经济与法治建设的研讨会。从这个会议以后,经过和其他学校的交流,我们确定了一个基本的发展方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建设和法律体系建设的需求。

  

现在我们本科生每年招收四个班,四个年级总共有十几个班。在校研究生规模目前也有两百多人,拥有一级法律学科硕士点,法律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北京市重点建设专业。现在校园包括美丽的良乡校园和阜成路校园,我们的办公条件、办学规模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是将近三十几年来我亲身经历的。

我们学校的法学学科、法学专业在全国范围来说规模不大,最多算作中等规模。因此我们学校法学学科、法学专业的发展一定要结合学校的特色,体现我们学校的主要优势,(才能在全国法学教育的竞争中获得一定的优势。)在我看来,法商结合是一直是我们法学学科、法学专业发展的方向,这也是从学校法学学科设立以来一直坚持的教学特色。

问:关于我校法学专业的建设,不得不提到已故的徐学鹿教授,徐老师在推动我国商法教育上有着杰出的贡献。您能给我们讲讲他在建设我校商法学科中做出了怎样的贡献吗?

  

(中间为徐学鹿老师)             (徐学鹿教授主编的《商法学》著作)

 

吕教授:第一个贡献是徐老师在我们国家编写了第一本中国的商法学教材——《商法概论》,这是1986年出版的。那个时代正是我上大学的时代,我们国家的商法学的教材、商法学的著作很少,有寥寥几本也是国外的商法。介绍中国商法的教材,我校徐学鹿老师所著的是第一本,也就是说徐老师可以说是“新中国商法学的奠基人”,这个称号应该是当之无愧的。

第二个贡献是徐老师在我们国家首次设立了商法专业。1993 年我校开始招收商法本科专业一直到1999年。这个实践证明,对提升我们学校的影响力,提升学校法学学科的影响力、创新特色是有非常重大的意义的。

第三个贡献是徐老师创办了原来的北京商学院商法研究所。1992年,也就是我到学校工作的时候创办的。我当时来的时候,就知道徐老师创办了商法研究所。这个也是在我们国家很早就创办的专门以商法命名的研究所之一 。

第四个贡献是他本人长期坚持(直到退休以后仍然坚持)商法理论的研究。 经常著书立说写文章,活跃在商法研究的第一线。他也为我们后来的法学学科、法学院的老师们树立了榜样。徐老师无论是对我们学校的法学学科的发展,还是对我们国家商法学、法学学科发展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问:当下,电子商务的发展日新月异,据知,您参与起草了我国首部《电子商务法》,还多次参与我国民商法相关项目的推进。结合我校的工商融合的学科特色和您的研究领域,您认为如何实现与法律学科融合发展,这对社会的发展又有着什么意义?

吕教授:《电子商务法》于2018年通过,2019年起开始实施,我也与有幸参与了其中的立法工作。互联网与电子商务法是法学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的新领域,特别需要与其他学科融合发展,比如除了商科以外,学校今年成立了电商物流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学院,有些学科与《电子商务法》及其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融合角度,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吕教授参加第五届《电子商务法》论坛)(吕教授主编的《商法研究》系列丛书)

第一个融合发展的角度:学科交叉、学科融合。学科交叉就是说我们在研究的时候要运用不同学科的方法工具,以及和不同学科的老师之间进行联合,来更好地进行团队协作,从而更大效能地发挥我们学校的优势和特色。

第二个融合发展的角度:人才培养方面要继续推进法商结合。在课程设置、专业设置方面,要体现具体的研究方向。在学习课程方面,尽可能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相结合。比如说电子商务、金融财税、法律经济、食品安全都是我们法学专业在近年来发展的几个方向,这也很好地体现了我们学校的工商特色、学院的法商结合特色。

第三个融合发展的角度:科学研究方面现代社会的需求。虽然从单一学科、单一角度进行研究仍然是需要的、必要的,但是跨学科的研究、协作应该是未来科学研究发展的方向。在我看来,这也是以后我们法学学科进一步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

   

 (学校商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     (学校食品安全法研究中心成立大会)

问:三十年来,学校法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也是在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中。在您看来,这一路走来发展中最大的“变”与“不变”有哪些?三十多年的历程来说,我认为我们有两个是不变的。

吕教授:第一个不变是我们为国家培养法治人才的理念。第二个不变是我们始终坚持适应市场经济法律发展这个特色,学院的主要特色是民商经济法律,例如我们的研究方向包括民法、商法、金融财税,我们坚持法商特色这条路是不变的。我们的特色就是要充分发挥、结合我们学校的特色,强调法商结合,强调和市场经济法治建设的需求结合。

我们现在很多方面都变了。第一个变化是为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的教学方式、课程设置、培养方案不断地发生变化。从教学方式上来说,我们推出了相关的特色教学方式。比如说强调适应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强调以法条为中心,以案例为素材;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性能力,我们提出了模拟仿真实践与真实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这种理念和模式,是随着社会的需求,我们不断地进行总结、创新。

 

(学校良乡校区文科实践中心模拟法庭)(法学院与丰台区人民法院开展共建交流活动)

  

 (法学院召开法律硕士人才培养与实践暨法律硕士校外兼职导师聘任大会,三十年再聚首活动)

第二个变化是我们的人员结构、法学学科的师资队伍不断地发生变化。三十年过去了,原来很多教师已经退休或者调走了。我们现在的师资与以往相比,一个是年轻化,一个是学历高,第三个是很多有海外留学背景,这为我们法学专业后面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第三个变化是我们教学对象有所变化。北京工商大学成立以后,法学学科、法学专业的生源是以北京的生源为主。因此我们的培养目标、培养定位就是要强调对于北京经济发展的贡献,适应北京的首都功能、首都定位,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总的来说,不变的是我们的理念和我们的特色,变化的是我们的方案和我们的内容。

在校庆70周年之际,您对新一代北工商学子的发展有哪些寄语和嘱托呢?

吕教授:大学的生活是美好的,将来的成功需要以大学时期的勤奋学习为基础,你们的前途是光明的!祝愿大家用新时代的知识和智慧,绘就自己的美好人生!祝愿北工商的明天更美好!

 

供稿人:王海晴、陈嘉鑫

主持人:杨璐源